•   用户名: 密码:  

     
    与时俱进 慈悲济世

     发布时间:2016/5/24 


    ——厦门南普陀寺慈善会简介

    南普陀寺慈善会

    厦门南普陀寺慈善会于1994年11月份在已故会长妙湛大和尚的慈悲感召下正式成立。本着佛陀“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我会同仁在现任会长圣辉大和尚的领导下,始终恪守佛教“慈悲济世”的宗旨,时刻铭记“勿忘世上苦人多”的警训,发扬“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奉献精神,为政府分忧,为民众解难,办出了具有佛教特色的慈善机构,满腔热情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群,积极开展赈灾救急、扶贫解困、助学助教、安老慰孤、义诊施药、资助病残、弘法利生等,为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慈善事业是弘扬佛教慈悲济世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我国佛教事业的发展和寺院经济条件的改善,慈善救济将成为各地佛教协会和寺院的一项重要工作。
    南普陀寺座落于厦门市区东南面五老峰之麓,依山面海,风光秀丽,为我国东南沿海名刹。寺院西端有一处大院落,大门两边各有一匾,分别为“南普陀寺慈善事业基金会”和“慈善基金会义诊院”。透过院门,可以看到一座三层的古建大楼,颇为雄伟,三楼正中高悬一横匾“慈善”,为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手书。南普陀寺慈善会就设在这里。
    南普陀寺慈善会的行业主管部门为厦门市民政局,但由于是佛教寺院开办的纯民营机构,因而相对独立,建立有比较完善的管理机构和严格的管理办法。目前,本会由慈善处、义诊院、法物流通处和佛经赠送处四部分组成,另设有会长室、审计室、宣传室、档案室、文印室、传达室等。慈善会从不化缘,发心慈善全凭自愿。本会资金来源分为三部分:一是会员的会费;二是社会捐助(南普陀寺大悲殿旁设有募捐处及其功德箱);三是法物流通处。 在资金处理与运用方面,原则上是收到多少就捐出多少,基本上是当年收到的钱当年就运用到受助对象上;经办手续十分严格,要求受助方提出书面申请,并出具当地有关部门证明;经该会部门主管审核后,提交办公会议研究通过,然后组织人员将钱物发放到位,有些项目完成后,还须考核验收;每笔资金的运用都须有经手人、证明人、审计人和财物主管签字;收支情况则定期通过《慈善》年刊(已出版9期)和季报(已出版29期)向会员和社会有关方面公布。 本着佛教慈悲平等的精神,本会在救济或资助时不分种族、地区、信仰和身份,一律平等对待,也不附带任何条件或宗教方面的要求。
    慈悲的含义是拔众生苦、与众生乐,是大乘菩萨布施精神的体现,内容包括财施、法施、无畏施。本会的四众弟子把做慈善工作当作一种修行,积极主动,任劳任怨,注重因果,不计报酬。
    慈善会会员不分种族、信仰、国籍,凡愿奉献爱心者均可入会。会员每年交会费120元。本会每年召开一次会员大会,并定期给会员邮寄该会的报刊;还于每年农历二月廿一日(普贤菩萨圣诞日)免费为会员举办祈福消灾千佛法会,每月初一、初十、二十晚上在南普陀寺大雄宝殿举行共修法会;有时还组织会员朝礼名山胜地或参加一些慈善工作。十年来,本会共举办各种法会上百场次,组织会员学习佛经,并举办了青年佛学讲修班及“清净之旅”佛教青年夏令营。
    南普陀寺慈善会成立十年来,以佛教慈悲、平等、博大的胸怀,认真负责、坚忍不拔的精神,开展了内容广泛的慈善救济活动,救助范围遍及全国各地。全国每年需要救助的单位与个人何止千万,二千七百多万元无异于杯水车薪,但作为一所寺院办的慈善事业基金会,在短短十年中的付出,是值得的。尤其对于众多具体受助者来说,这一数字意味着的是希望,是及时雨,是雪中炭;述说的是慈悲精神,是真情奉献,是爱的赞歌。
    (一)寻声救苦 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充满了天灾人祸,因而观音菩萨以能寻声救苦而赢得万民的信仰。慈善会也是这样,常常现身于许多重大自然灾害的救济活动之中。
    1995年入夏,湖南、江西等地连降暴雨,造成大面积的破坏,为帮助灾区人民度过难关、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妙湛法师积极响应中国佛教协会的倡议,组织会员捐钱捐物,在较短的时间内,为灾区人民捐款40余万元人民币,衣物3万余件;1998年夏秋期间,神州大地江河泛滥,各地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为此,南普陀寺和基金会在圣辉法师的带领下,全力以赴参与了支援灾区、重建家园的工作,先后10次派人前往各灾区考察慰问,共捐献赈灾款2510970元人民币,捐献衣被76470件,并在黑龙江、湖南、湖北和闽北等地重建希望小学4所,修复了7所小学校舍;1999年台湾发生“9•21”大地震,基金会立即向灾区捐款10万元;2001年初,内蒙、新疆两地部分地区连续出现强降雪天气,雪灾给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困难,基金会及时向两地灾区捐款20万元;同年夏天,广西、贵州、湖南等地普降大暴雨,导致洪水泛滥,为此基金会工作人员前往三地考察赈灾,资助贵州2个受灾地区灾民27600元、广西3个受灾县44800元、湖南1个受灾县23200元。2003年2月24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楚、伽师发生地震,新闻媒体报道灾情后,我会立即行动,在南普陀寺内设立宣传栏开展募捐工作,并将所募得的3万元善款送往灾区。募捐善款不仅支援了灾区群众,也使“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风尚进一步发扬光大。6月5日,湖南省各地受洪灾严重后,捐资20万元人民币。2004年8月广西、河南又发生水灾,本会分别资助两地灾区各8万元人民币。类似的赈灾济困活动每年都有不少,可以说,“寻声救苦,赈灾解困”已成为南普陀寺慈善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普施甘露 本会特别关爱特殊教育和社会弱势群体(包括精神病、麻风病患者,残疾人等)。会长圣辉大和尚常以身作则,亲自带队在节日期间慰问孤寡老人,或到灾区、边远贫困地区访贫问苦。2000年7月,在厦门市开展的助老工程中,本会助养了69名特困老人,向每位老人发放一年助养费1200元;同年7月26日,资助福建省漳浦县60名白内障患者复明,每人治疗费800元;11月还前往福建省宁德地区考察,资助屏南、周宁、寿宁等几个县的残疾人共88000元;2001年7月,助养了90名特困老人,9月上旬资助湖北省浠水县残联10万元,用于修建残疾人康复中心;同年9月19日,前往福建大田县、尤溪县慰问资助了120名白内障患者,资助金额9.6万元,以帮助他们做复明手术。本会还常年去厦门市福利中心、漳州长泰县儿童福利院等单位考察,慰问、资助老人和孤儿。2001年12月4日,圣辉大和尚率队到厦门仙岳医院、南山疗养院和同安区皮肤病防治中心,将8万余元善款送到精神病和麻风病患者手中;12月18日,还前往厦门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为53名吸毒者捐款29150,以帮助他们戒断毒品,找回失去的美好与快乐。 2004年5月14日上午,本会前往厦门市南山疗养院与同安凤南康复村,慰问在那里接受治疗的精神病患者与麻风病人,为南山疗养院添置了价值5万元的音疗设备和一批水果。为同安凤南康复村麻风病患者捐赠了近4万元的健身器材、家俱和每人200元的慰问金。
    义诊施药也是本会一项经常性工作。目前义诊院设有内科、外科、针灸科、妇科、骨伤科。义诊院成立以来,一直坚持农历初一、十五和佛教节日在寺院山门口开展义诊活动,并定期或不定期面向养老院、孤儿院、残疾人和贫困边远地区义诊施药。例如,2000年5月19日,远赴闽西革命老区长汀县,为庵杰乡、四都乡的村民义诊,施药2300多元;6月29日至7月4日,先后在闽北贫困山区松溪县渭田村、水南村进行义诊施药,诊治病人800多名,施药2000多元;9月27日,到厦门同安区新民镇后宅村,义诊病人150余人,施药近2000元;2000年与台湾慈济功德会合作,成功为内地一位白血病患者做了骨髓配对移植。2003年3月25日本会前往福建省松溪县义诊施药,义诊总人数600多人,施药金额6516.2元。
    (三)播种希望 挽救一个失学的孩子,就是播种一个希望——祖国的希望,也是佛教的希望。早在慈善会筹备阶段,妙湛法师就与四川的遍能法师、惟贤法师一起创办了佛教希望工程。近几年,本会更是加大了对希望工程的投入。
    1999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再次发生洪灾,在湖南重灾区民主垸,58所学校被淹,2万余名学生无法就学。得知这一消息后,圣辉会长立即率基金会同人赶赴灾区考察,并捐款15万元为灾区建一所希望小学。 1996年在云南省丽江县剑川甸南乡和福建龙岩丰乐建了2所,1998年分别在福建松溪、黑龙江大庆市肇源县和湖南、湖北建了5所,1999年分别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益阳市资阳区民主垸、安徽青阳县建了3所,2000年分别在湖南省汨罗市、福建省上杭县和仙游县、江西省石城县、浙江省永嘉县建了5所,2001年分别在安徽太湖县寺前镇、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福建大田县、厦门市同安区建了4所。2003年我会资助湖南特困生217名4.5万元;安徽特困生322名6.9万元;江苏特困生200名4万元。2004年9月14日,本会为重庆市万州区瑞池偏石小学捐资建校款15万元。10月12日上午,本会与厦门市慈善会共同捐资10万元,资助在集美大学就读的100名贫困学生。
    (四)爱心无界 当世界上许多国家因为宗教冲突而动荡不宁、爆发流血事件的时候,南普陀寺慈善会却在以佛教的慈悲精神消融着宗教间的藩篱。
    1995年9月27日,厦门市一位叫陈国辉的年轻工人患心脏病住进医院,因付不起医药费而危在旦夕,慈善会捐款4.8万元为陈国辉安装了一个进口永久性的心脏起搏器,令他转危为安。2001年9月14日,河南省漯河市天主堂的刘雅敬神父来信为在中南神学院就读的10名特困生向基金会求助,圣辉会长当即批示:佛教的宗旨就是“慈悲济世,利乐众生”,我们佛教界愿与其他兄弟宗教携手并进,共同振兴中华民族的宗教事业。这次天主教刘雅敬神父给我会写来了求助信,我们应义不容辞地帮助他们,因为慈悲是无限的。于是,本会资助中南神学院这10名大学生每人2500元,共计25000元。
    除了上述慈善活动以外,本会每年还开展一些具有佛教特色的活动,如印赠经书、放生、保护珍稀动物等。印赠经书,对于信仰者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赈济。本会每年都要印一些经书和佛像结缘,如2001年度印经书佛像用款达61.78万元,佛经赠送处赠送了《六经合刊》、《地藏经》、《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六祖坛经》、《念诵仪规》、《佛教常识答问》、《佛学入门手册》、《竹窗随笔》、《寺庙中的佛法世界》、《向知识分子介绍佛教》、《青少年的觉醒》等书。为唤起世人尊重生命、慈心不杀的观念,本会每年都不定期举行护生、放生活动。
    佛教的慈悲形象久已深入人心。今天,人们形容一个出家人的相貌,往往说他慈眉善目;劝人改邪归正,就要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连街上的乞丐也爱找出家人乞讨。 实际上,做慈善事业并不是有钱才能做。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人指点迷津,为人提供种种方便,乃至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亲切的问候,都是在行善。 佛教的慈善事业不仅仅表现在物质上,更多的表现在精神层面上。受到帮助的人,一方面得到物质的援助,同时心灵也得到净化。受惠者邱惠琴在信中写到:在此,我及家人感恩至深,深表谢意。我愿用我的生命行菩萨慈悲济世之道,努力去帮助别人,以报答社会及慈善事业基金会对我的关怀和帮助。 受救助的集美轻工业学校学生戴嘉盛表示:毕业后,我定当用我所学贡献国家,尽我所能发扬你们慈悲济世的精神,造福社会,造福人民。 另一方面,我们救助别人的同时,也是提高自己道德、升华自己人格的过程。作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就要对社会和他人有所奉献,何况一名以弘法利生为事业的佛教徒呢!
    因此,通过发展慈善事业,解救众生的苦难,不但能使人民安乐、国家安定,而且能提升人们的道德水平。佛教徒藉此才能真正实践和体现佛教慈悲济世的精神。
    “勿忘世上苦人多”,只要这世上还有人在苦难中煎熬,慈善事业就会存在下去!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是佛教精神特色的写照,慈善事业正是把这种慈予乐、悲拔苦的精神化为实际行动。十年的爱心历程,本会为社会慈善事业做了大量工作,先后发放各类善款27437573.58元,其中:慈善救济款10088802.08元;施诊施药1075472.35元,义诊人数150556人;建希望小学22所,修缮学校58所,捐资助学达9068665.78元;印赠经书6824157.07元;放生护生380476.30元。
    此外,还创办了《慈善》年刊、季报,使慈善理念深入人心。相续帮助佛教界其它地区的寺院广泛地开展慈善活动,掀起了一股寺院兴办慈善事业的热潮。目前,我会拥有海内外会员达三万余人。
    爱心永驻,法轮常转。我们深信,在佛陀慈力加被下,在圣辉大和尚领导下,在广大会员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厦门南普陀寺慈善会将会越办越好,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把慈善的光和热奉献给社会,愿慈善的甘露洒满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