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密码:  

     
    伟大的翻译家

     发布时间:2013/10/23 


        玄奘法师
        玄奘(公元600-664年)是洛阳东南缑氏县人。十五岁出家,二十九岁去印度。去印之前,他到过洛阳,长安,成都,以后从成都出来又去相州(河南),赵州(河北)等地。先后参学了当时有名的学者十三人,学习了《涅磐》、《摄论》、《毗昙》包括《杂心》、《发智》二论,《成实》、《俱舍》等经论。
        玄奘从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开始翻译,到他临死(公元664年的前一个月为止,前后近二十年国,翻译工作从未中断、他的翻译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前六年(公元645-650年)以译《瑜伽师地论》为中心,同时译了与此论学有的著作。如《显示论》是此论的提要,《佛地论》是此论发展的归宿)《摄论》是此论发展的枢纽。
        中间的十年(公元651-660年)则以翻译《俱舍论》为中心遍及与它有关的著作。如《俱舍》之前的《发智》、《婆沙》、《六足》在此期间他还是翻译了中观一派的著作《广百论释》
        最后四年(公元660-664年)则以《大般若经》的翻译为中心,这部经应该说是由玄奘编纂的,它全体有十六会,从他在前后翻译来看,印度都没有这样的结构。由此,他将瑜伽的学说上通到般若,就益得渊源的深厚了。玄奘的翻译不管属于哪个阶段。他都注 重学说的源流变化。尽可能地作出完整的介绍。这也可以看出玄奘的学问,不但范围宽广,而且根基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