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密码:  

     
    一团和气

     发布时间:2014/11/11 


    “混元三教九流图”为线刻画(见下图),整个画面由三个同心圆构成,线条流畅,富有韵律,而寓意深刻,令人称奇。
    中国传统文化中,“圆”占有特殊地位,古人认为,“圆”意味着圆融、圆满、和谐、完美、自(富)足、淳朴。而从宇宙论角度说,“圆”又被视作宇宙的起始状态,是万“有”本根,孕化万象的“太一”,生命灵气与活力的来源。
     混元三教九流图—一团和气图—和谐图

     “混元三教九流图”中,最外围的“大圆”包裹内部“三教”(中圆)与“九流”(小圆),用意明显。准确地说,大圆应称作“混元图”,表示一种终极性或本根性的旨归。从宇宙论上说,“大圆”寓意宇宙大十仁原始返终,周流六虚,而三教九流,诸子百家均为此大化中之“沧海一粟”,同源异流。三教九流从特定角度、层面展示了这一流转过程,而其本源则浑然一体,圆融无二。
         中间的圆圈应称作“三教混元图”,其外围巧妙地与一位憨态可掬、慈眉善目的长者融为一体,造化天成。从正面看,长者秃顶、须髯,是佛祖类人物,代表释家。若稍换角度,遮十芒画像右面,则左面就是头挽高髻的老子侧面像,代表道教(家);遮住左面,右面则是头戴儒巾的孔子侧面像,代表儒教(家)。三教圣人的区分仅以简单的“头饰物”(准确地说,佛教人物并无“头饰物”),而其余部分珠联璧合,天衣无缝,准确表达了三教一体(源)的深刻含义。
    中间最小的圆圈应称作“九流混元图”,置于长者手中的画轴中间。此图由九片轮状型叶片(或花瓣)绕圆心组成,呈逆时针旋转。“九流”即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为先秦学术派系,后泛指各种学说与思潮,九片叶轮(或花瓣)或有代表“九流”之意。九轮转动不停,寓指“九流”圆融无碍,或借花瓣长开不谢,寓指“百家”恒久流传。
    整幅图以“九流混元图”为核心,向外辐射,富有动感;除儒道人物头饰有异外,以佛教人物鼻尖与“九流混元图”中心连成中轴线,两边保持严格的对称关系。人物衣袖宽大舒展,有道教“阴阳鱼”圆润笔法的特征。
    “混元三教九流图”笔法圆畅,构思精妙,一改三教“鼎立”的布局,将三圣融为一体,仅以三个圆圈就勾勒出如此丰富、重大的内容,别出手眼,令人叫绝。
       “混元三教九流图”上方就是《“混元三教九流图”赞》:“佛教见性,道教保命,儒教明伦,纲常是正。农流务本,墨流备世,名流责实,法流辅制,纵横应对,小说咨询,阴阳顺天,医流原人,杂流兼通,述而不作。博者难精,精者未博。日月三光,金玉五谷,心身皮肤,鼻口耳目。为善殊途,咸归于治。曲士偏执,党同排异。毋患多歧,各有所施。要在圆融,一以贯之。三教—体,九流一源,百家—理,万法一门。”
     混元三教九流图—一团和气图—和谐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朝第八任皇帝成化帝朱见深登基不久绘制的《一团和气图》,并附《御制一团和气图赞》一首:“嗟!世人之有生,并戴天而履地,既均禀以同赋,何彼殊而此异。惟堑智者,以自私外形,骸而相忌,虽近在於一门,乃逺同於四裔。伟者达人,遐观高视,谈笑有仪,俯仰不愧,合三人以为一,达一心之无二,忘彼此之是非,蔼一团之和气。噫!和以召和,明良其类,以此同事事必成,以此建功功必备。岂无斯人辅予盛治?披图以观,有概予志。聊援笔以写,怀庶以警俗而励世。”
         宪宗朱见深正是依照“虎溪三笑”之意,作《一团和气》图,将陶渊明、陆修静、慧远法师三人相拥一体,构思独特而巧妙,展现和睦氛围,期望人们团结友爱,社会和平。
     很久以来,儒、佛、道三教一直是影响我国文化的三大主流,关系错综复杂。如果各自教派相互对立,必然消耗内力,不利于社会安定发展。
    “三教合一”的思想不仅流露在成化帝身上,其它许多寺庙文物中也有类似情况。以佛教圣地少林寺为例,钟楼前有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郑王之子朱载堉所立的《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刻有《混元三教九流图》,图面是释迦、孔子、老子三圣合体像,该图极有可能是朱载堉借鉴其曾祖成化帝的《一团和气图》所制。图赞中写到:“三教一体,九流一源;百家一理,万法一门”,体现了三教合流、和睦相处的思想宗旨。
     三教九流图又称《和谐图》,该图创自明代,藏玉嵩山少林寺。图中将佛、道、儒合为一体,左面是道家创始人老子,右面是儒家创始人孔子,两老人侧身对坐谈佛论道的形态合成佛祖释迦穆尼只正面形象。三人供捧“九流水源图”,象征着儒、释、道在中华大地上的融合,亦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三教合一,导人向善,和谐平等,世界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