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密码:  

     
    中国书画的佛教情怀

     发布时间:2016/4/29 


    明心见性
     
     
    翰墨禅韵
     
    在中国书画的题材中,佛教题材无疑是一个独特的门类。在佛教传入之前,中国的书画艺术就已达到较高的程度,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在佛教传入后,随着佛教艺术的影响,中国书画艺术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仿佛获得了一种新的生命力,催生出新的艺术之花。
     
    在历代的佛教僧人中,就有一大批能书善画者,用书画艺术的传播作为扩大自身影响的方法和途径。同时,有许多书画家也乐于绘制佛教题材作品,或是借佛教题材来丰富自己的创作内容。
     在近现代书画名家中,张大千曾瞒着家人打算出家。“大千”之名就是他在松江禅定寺出家时住持逸琳法师为他取的法号。虽然3个多月后他就在家人“逼迫”下还了俗,但这个名字却一直沿用了下来。此次拍卖中的《水月观音》就是张大千佛教题材绘画中的代表作,画中观音在安静中显出轻微的动势,造像显得极为尊贵。
     齐白石与佛教禅宗似乎也颇有渊源。齐白石的佛像题材画作经常题“心出家僧齐璜”,以示虔诚。尽管其佛像有些是模仿来的,有的受金冬心影响,但多数为自创,不在意是否合乎法相规范,不斤斤计较于袈裟如何、发髻如何、手印如何、法器如何等,只要大致近似就是了。这种随意的态度,与重心悟而不重修行的禅宗观念也有一定关系。著名收藏家张宗宪旧藏齐白石画作《阿弥陀佛》,为造龙藏寺阿弥陀佛立像,佛祖凌驾于祥云之上,左手托莲台,右手垂下施接引印,生动传神。白石篆书刚正挺健、纵横雄强,画像造型质朴、气势宏大,隐然有朗朗古风。他书写的“南无阿弥陀佛”虽没有晚年篆书那样的笔墨酣畅,神完气足,但也隐约可见其宽博、朴质的艺术风格,显示了其对于禅宗的理解。
     
    齐白石的佛教题材书画,不仅发扬光大了写意的美学精神,而且在绘画实践上也把写意推向极致。与此相比,陈少梅则通过工笔绘画在佛教题材绘画中颇有建树。这次拍卖的一幅陈少梅《无量寿佛》,气息古朴清奇,而勾勒细致,几毫毕现,通体披红袍,线条处理刚劲利落,具浙派笔意,背景视以岩石,以其擅长的北宗小斧劈皴法出之,写来极见用心。画中佛袍衣褶垂直而下,令其坐姿似非于石块上而半悬于空中,这个视觉上的效果未知是否出自画家安排,以示画中非凡俗之人。不过,这个观画视点无疑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欣赏趣味。
     
    书画领域内的佛教艺术,融合了2000多年的信仰积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画家来说,绘制佛教题材绘画,除了自身的信仰之外,更多地还是表达一种美好的祝愿,像无量寿佛即寓祝寿之意。画家在摹写佛教题材作品时,无不极虑专精,极于所诣,作品具有普通题材少有的虔诚恭敬,妍丽精妙,可谓精诣之作,其中还有许多趣闻。有人曾想请程十发画一幅观音像,程老马上笑道:“我平时可是吃荤的呵,怕画不好观音噢。”但稍后又答应试试看。过了不久,程老便让藏家去取画,同时程老还专门配写了一副对联:物随真道广,缘起自禅深。
     
    作者:阿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