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密码:  

     
    中国特色佛教文化和色彩

     发布时间:2020/9/12 


     前   言

      人在观察人和事物的第一感觉就是视觉,而对视觉影响最大的就是色彩。色彩是通过眼、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一种对光的视觉效应。人对颜色的感觉不仅仅由光的物理性质所决定,比如人类对颜色的感觉往往受到周围色的影响。有时人们也将物质产生不同颜色的物理特性直接称为色彩。

      色彩在不同地域,不同国度和不同民族,不同宗教文化背景下都有着各自不一样意义和内涵。世界三大宗教对色彩也有着各自不同见解!基督教尊崇“白色”,“绿色”代表伊斯兰教,而佛教视“紫金色”最为尊贵!

      这几种颜色只是在五彩缤纷的色彩中不同宗教文化最为尊崇的色!其实在圣者眼中,世界所赋予一切颜色都是美好的!特别是在佛经中,每每描写“光和色”都是如此喜悦,殊胜和圆融!

      佛教和佛教艺术自印度传入中国,与中国本土文化吸收,融合和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艺术。本篇文章通过几个章节,分别概况,阐述色彩在国内佛教法务活动,日常僧服以及建筑艺术和佛教绘画上的运用和规范要求!笔者希冀此篇文章能让更多读者认识到“博大精微的中国佛文化与色彩之间关系息息相连,有着不可分割的重要性。

    一、几 大 主 要 色 彩

      青,黄,赤,白,黑等五种色为佛教五正色,乃美丽庄严色。如弥陀净土之五色光,药师经中之五色丝,千手观音之五色云,佛教为呈现出佛像的庄严,亦以五色华,五色幕为其庄严道具,诸色之中,以金色为最胜之色,特别是紫金色最为尊贵!故常用于佛像。


    国际佛教教旗

      印度教时代,婆罗门为庄严身体,常着五色衣。密教以五色配合五佛,五智,五木,五根等教义,一九五二年所制定“国际佛教教旗”颜色为“蓝,黄,红,白,橙”五色,在世界佛教徒联谊会第二次大会上得到确认。

       六种光色为蓝、黄、红、白、橙及前五色的混合色。其构图,纵横均为蓝、黄、红、白、橙等色,象征人类的各种肤色。其中,横的表示全世界人类的和睦相处,纵的表示世界的和平。从佛教立场看,教旗的六色(包括混合色)象征佛陀的庄严法相和佛教的博大精深。蓝色代表佛教慈悲和平的主旨;黄色寓示中道了义;红色象征成就福德;白色表示清净解脱;橙色象征佛法的根本——智慧圆满;五色的混合色寓示真如不二之义。

       因此,佛教教旗是佛教的象征,是智慧、平等、慈悲、和平的象征,一切佛教徒乃至全人类都应团结在这一神圣、伟大的旗帜之下。

    二、僧   服 
        僧服是出家人的身份标识,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多年,在汉族,藏族,傣族等民族存在着不同的佛教系统,流传时间也有先后,因此各族僧侣间的着装各不相同。即使在汉族僧侣中,由于地域广大和历史变迁,僧衣的颜色也是多种多样,与印度原始的僧侣服制差别很大。

       佛教对僧衣服色的主要规定有两条。一是颜色不许用上色或纯色。二是所有新衣必须有一处点上另一种颜色,以破坏衣色的整齐而避免贪图穿着,这叫做“坏色”或“点净”。虽然避开上色和纯色,僧衣颜色仍有许多选择的余地,但佛教早期多选用赤色作为衣色,所以佛教在汉朝刚刚进入中国时,僧侣也是“披赤衣”的。

        北方气候寒冷,僧众三衣不够,所以我国僧众在袈裟里面另穿一种常服,这种常服是就古代俗人的服装略加改变的。常服的颜色,明代皇帝曾作过规定,修禅僧人常服为茶褐色,讲经僧人蓝色,律宗僧人黑色。清代以后,没有什么官方规定,但律宗寺院自清初见月律师重兴后,一般僧人常服均为黄色。

       唐朝时,武后依唐代三品以上服紫的规定,赐给沙门法朗等九人紫袈裟,所以在唐宋时代一直都以赐紫色袈裟为荣。另一方面,也因执着于赤色而以朱红袈裟为最为尊重。

    现在的僧衣大致一般为:日常僧服,有大褂,中褂,长褂。(2),海青,(3).袈裟等。一般僧服颜色大多是褐、黄、黑、蓝灰等;

       中国特色的法服海青,其寓意是取大海浩瀚深广,能容万物;取大海波浪的飘逸洒脱自在无碍;取大海色泽青出于蓝,代代更胜,意在鼓励策进,不同凡俗。海青也是僧服一种,是我国僧俗二众礼佛所穿的衣服。

    “海青”的颜色,一为青黑色为主;已受戒者,可于海青外加搭袈裟;未受戒者,仅着海青,不得披搭袈裟。另有黄色,为一寺之方丈或法会中之主法者所穿,一般大众不得穿着。

       名僧在进行非佛事的民间访问时,穿一种伽蓝装(亦名伽蓝褂)通身紫色,四周沿有黑边,四角有云头装饰。僧人脚下一律着布袜,一般僧众穿灰、白、豆青色,方丈穿杏黄色。僧、尼平时多穿单脸“虎头”的夹鞋。黑色的镶黄口,黄色的镶黑日,称为“罗汉鞋”夏天穿一种布质透明的凉鞋,亦有黑、灰、黄三色。方丈穿黄色“福字履”。僧袜和僧鞋一般颜色基本和僧服色彩一致。

       在汉族、藏族、傣族等民族间有着不同的佛教系统,传流时间也有前后。因此各族的僧侣服装各不相同。特别是在汉族中由于地区大广。南与热带接壤,北与寒带相邻,而且流传时间也最久,以致汉族僧侣的服装在各时代中变迁很大,在形色上也最复杂,就是在南,北地方以及各寺庙僧服都有着一定差别性。总的来讲,有着求大同,存小异之别。

        可见我国僧服不仅在款式上有区别和规定,同样在色彩上更是有着不一样要求和表法!

     三、法会上的宝盖 . 幢和幡
        经历千年,佛教早不再是舶来的文化,它汇通儒道,已经融入中华文明的血液。而佛事活动便是佛教将自身文化内涵向更广泛的受众传播的一种方式:传戒,用以正心;水陆,用以济世;禅七,用以见性;佛七,用以解脱;开光,为祈加持;升座,为证庄严;超荐,为资幽冥;祈福,为佑现生。佛教信众以如是法会,慈悲度众,普济法界。盛世兴佛,梵唱满中华!每每法会我们感受到的是佛教庄严,神圣!而这些氛围离不开法会的一些必要的装置和布设!
      佛教法会上,所设得法堂一般悬挂着幢和幡,是恭迎法师和佛堂用的,幢和幡是古印度佛教旗。幢的造型是桶状圆形,幡是长条形。上面都有经文,咒语还有吉祥图案,表法出佛教的庄严。依色彩:有五色幡(青、黄、赤、白、黑之五色幡,即续色幡)、八色幡(用于灌顶道场)、青幡(请雨经法)、黄纸幡(大元帅法)等名称。  悬旛就是提倡共修      悬幢就是讲经说法
      另外宝盖是悬在佛菩萨头顶上的圆形盖,装饰了很多宝物及饰品的天盖,上面也是又绣又绘经文,咒语和吉祥图案。表法出佛教的威仪和庄严!现在法会上见到的幢,幡和宝盖基本颜色都是大面积黄色配以红色,经文,咒语和图案其基本颜色都在佛教五正色范围内。青,黄,赤,白,黑等佛教五大色。
      法堂上的桌布一般都是黄色。从佛教法务活动上所设的幢,幡,宝盖和法堂桌布还是大面积以黄色(金)为主,配以红色,以佛教五正色穿插其间 ,这样更表法出佛教法会清净庄严的氛围,充溢着浓浓的佛文化色彩。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