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密码:  

     
    佛珠的功能与含意

     发布时间:2013/9/23 


    达文
        佛珠,又称念珠,是佛教徒用以念诵圣号记数的随身法器。佛珠最早始於东晋,及至唐代已在朝野上下、僧俗之间广泛使用,寺院里的观音像、罗汉像均有手持或项挂佛珠。唐代道宣所撰《续高僧传》中已有“人各掐珠,口同佛号”的记载。佛教徒手持佛珠,拨珠念佛以收摄身心,可帮助在持咒、诵经时,消除妄念,专注精进,达到身心清静的状态。佛珠的使用已成为佛教徒的一种标志。
        佛珠作为修行的法器,有其内在的意义,佛、法、僧三宝都包含在一串佛珠之中。每串佛珠由一个母珠、不同数量的其它珠粒(子珠、隔珠,记子、记子留)以及穿绳三部分组成,母珠代表佛,穿绳代表法,其它珠粒代表僧。佛珠如按子珠粒数划分,可分为10种:
        (1)108粒:表示断除十法界各108种烦恼。“十法界”代表迷与悟的世界,即“六凡界”:地狱界,饿鬼界,畜生界,修罗界,人间界,天上界,以及“四圣界”:声闻界,缘觉界,菩萨界,佛界。  
        (2)108粒:表示断除三世六根108种烦恼。
        (3)54粒:表示菩萨修行的54个阶位。
        (4)42粒:表示菩萨修行的42个阶位。
        (5)36粒:含义与108粒相同,为携带方便而制。
        (6)33粒:表示观音菩萨的33种化身,或表示「三十三天」。
        (7)27粒: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的27贤圣位。
        (8)21粒:表示本有十地、修身十地和佛果。
        (9)18粒:表示「十八界」,即六根、六尘、六识。
        (10)14粒:表示观音菩萨的14种无畏。
        佛珠按其使用方式可分为挂珠、持珠和戴珠(手串)三种类型。挂珠挂在颈项,通常是108粒和54粒;持珠用手掐撚或者持念,通常有36粒、27粒、21粒和18粒;戴珠(手串)戴在手腕上,通常为18粒和14粒。
        三类佛珠中,挂珠的使用有一定的规定,不是人人都可以挂的。出家人之中,只有长老、住持、当家师以及法会主持者才能挂珠,出家受戒10年以上者也可挂珠。挂珠的总子,当家师是挂在右边,知客师是挂在左边,而住持是挂在背後,称为拖珠。
        佛珠的材质品种繁多,可由贵金属,合金、矿物、宝石、植物、骨角、陶瓷、玻璃、木雕、塑胶等不同材料制成,其中宝石类包括琉璃、密腊、琥珀、珊瑚、水晶、碑磲、珍珠、玛瑙等。还有一种菩提子最为广泛使用,据佛经记载,持菩提子念佛,可获无量功德。
        佛珠是佛教的法器之一,是修行的助缘,不可执著於佛珠质量的好与坏。而现在有很多人把佛珠视为一种个性和时尚,戴上一串名贵的佛珠,时髦装饰,以炫耀身价不菲,这种人显然不是佛教徒。如果你问他:「戴佛珠有甚么作用啊?」他会满面笑容地回答说:「菩萨保佑呀!」这话其实只说对了一点点,菩萨保佑你,并不是因为你载著一串佛珠,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佛珠不是变成了神物了吗?持珠念佛能予人消除烦恼、增长智慧,并不是说佛珠本身具有如此大的功能,而是指佛珠能起到引导的作用。众生烦恼很多,将佛珠持在手中念佛,想著诸佛菩萨的形像,可使自己的念头净化,排除烦恼的干扰,这是断除烦恼的方法。烦恼少了,智慧就增长了,佛珠在佛教徒的修行中起著积极的助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