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密码:  

     
    不逐东风上下狂

     发布时间:2014/11/22 


    ----古今名禅拒俗诗
    高僧名禅,常借高山深岩以修行,或结茅棚,筑泥室,或辟岩洞.,过着与青山为伴,白云为友的淡泊生活。他们远离世尘的行迹,引起俗人的推重和尊崇。士大夫们喜欢与之结交,或应请出山,或推荐住寺,或纳为幕宾……禅僧们为表达坚志修行和继续深修的决心,常巧以诗偈委婉答谢,演绎成种种趣闻。
    唐时,本寂禅师在江西抚州曹山弘扬佛法,宣扬和光大其师父洞山良价的禅风 ,“出法席二十年,参学常有二、三百人”,声名远播。“钟陵大王”仰慕本寂的德行,多次降旨,迎请本寂出山。本寂以身病为由,委婉拒绝,并亲书大梅禅师{山居颂}作答
         摧残枯木倚寒林,
         几度逢春不变心。
         樵客遇之犹不顾,
         郢人那得苦追寻。
    偈颂表达他几经“摧残”之后,不再受世俗荣华动摇的决心。近在身边的樵夫遇见尚且不顾,远在官衙的知己何必苦苦追寻。本寂这种“逢春不变心”的不变异思想,成为由他师父良价和他开创的曹洞宗禅学思想的重要方面。
       事有凑巧,清康熙年间,曹洞宗第三十代万峰禅师住湖南攸县圣寿山,弘扬曹洞家风。这位道高门峻的大德,在声誉名噪之时,仍不忘修持禅法。他一生不为荣华所动。当时攸县知县余三奇、南昌进士黎元宽、衡州进士周士仪等常慕名入山访道,并礼节性地邀他出山回访。为更好地深修,万峰宛然拒绝。后来,湖南巡抚闻其名,打发使者持聘书请他出任长沙岳麓寺住持。为答谢上司盛意,万峰以诗相呈
          一溪流水音潺潺,
          门外白云任往来。
          黄齑饥食困即卧,
          懒将双足出禅关。
      山前流水潺潺,门外白云缭绕,这样安闲自在的修行环境,饥时以黄精野草研成粉末当食,随困随卧。清净度日,我还走出禅关做什么呢?巡抚见到诗偈,也就不勉强了。
      深愧乏余珍
      灵源禅师为临济宗黄龙派第二代传人。宋元佑年间,时任江西转任使的张商英(无尽居士),闻其名,特意推荐他支持豫章(今南昌)的观音寺,那里地处城市,殿宇宽敞,条件优越,可是灵源却不愿去,在《辞无尽请住豫章观音寺》诗中说:
    无地无居彻骨贫,
    利生深愧乏余珍。
    鄽中大施门难启,
    乞与青山养病身。
    《罗湖野录》载诗人黄庭坚得知灵源因“利生”“乏余珍”,还需深修为名,辞掉优越条件的观音寺住持之职,认为此举非常明智。他在写给兴化海禅师的信中说“承观音寺一席,上司有意于清兄(灵源号惟清),清兄确欲不行,亦甚好。蟠桃三千年一熟,莫作退花杏子摘却。”黄庭坚还敦请兴化禅师成人之美,帮助灵源继续深修,以俟“蟠桃成熟”之时,更好荷担弘扬佛法的大任。
      南宋怀志庵主,俗姓吴,浙江婺州人,少年出家,二十二岁时偈宝峰克文禅师,开悟后游历诸山,在怀志庵居二十年,不与俗世接触,士大夫力请出世住山,他坚决拒绝。又有登门迎请者,也不顾,作《自叙》诗贴于门墙:
       万机休罢付痴呆,
       踪迹时容野鹿参。
       不脱麻衣拳作枕,
       几生梦在绿萝庵。
    后来,有人问庵主:“住山多年,有什么意趣?”
    庵主作诗答:
    山中住,住山中,
    独掩柴扉无别趣。
    三个柴头品字煨,
    不用援毫文彩露。
    青山任云依
      维琳禅师,俗姓沈,浙江德清人,得道后住杭州径山,县大人慕名,几次邀请不遂,赌气扬言要将禅师所居铜山院前居松砍伐,以修缮衙门殿宇。维琳得知后,命人削去树皮,题诗于上:
    大夫当作栋梁材,
    无复清明护绿台。
    只恐夜深月明下,
    误他千里飞鹤来。
       有人读诗后,回衙禀告,县大夫听了欣然叹服。苏东坡闻其事,称赞其诗“文丽而清”。
       被征召入宫廷,而对皇帝的优遇,仍然眷念山林者,宋仁宗时的怀琏禅师最为典型。
       怀琏是福建漳州人,俗姓陈。少年出家,后游庐山,参学于圆通寺居讷禅师。皇佑二年(公元1050年),朝廷降旨,诏怀琏住东京净因寺,由皇上召对化成殿,问佛法大意。怀琏奏对称旨,仁宗皇帝大为高兴。赐怀琏“大觉”之号。至和二年(公年1055年),怀琏思念故旧老山,向皇上进呈诗颂,请求回归:
    六载皇都唱祖机,
    两曾金殿奉天威。
    青山隐去欣何得,
    满箧惟将御颂归。
       仁宗皇帝不肯,并当面指示:“山即如如,体也将安归乎?再住京都,且兴佛法。”
       辞归未成,怀琏不得已又住了一段日子,但思归之心仍起,再呈诗一首:
    青山未许藏千拙,
    白发将何补万机。
    霄露恩辉方湛湛,
    林泉情味苦依依。
       可是仁宗皇帝仍不允,打发使者赐给怀琏龙脑钵,以为安慰,怀琏接过赐钵,不以为然地说:“吾法已坏色衣,以瓦铁食,此钵非法物。”遂将龙脑钵毁坏,使者回报,皇上叹息不已。
       仁宗死后,英宗即位,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怀琏向英宗进诗,再次请归山林:
    千簇云山万壑流,
    闲身归老此峰头。
    余生愿祝无疆寿,
    一炷清香满石楼。
      英宗以怀琏受先帝圣恩,历十余年,屡贡诚恳,遂依所请,下诏恩准,“使遂闲心”。
         怀琏喜出望外,离京往南,后住浙江明州育王山而终。
      禅心让当贤
         禅师中有坚持修行而不为任何色相勾引者。参寥禅师与苏东坡友善,苏轼任徐州知府,参寥禅师自浙江钱塘来问。苏轼为试探参寥禅师修禅功底,竟然令一名妓女以求诗为名,向参寥卖弄风骚,参寥视而不见,他是有名的诗僧,口占一绝;
    寄语东山窈窕娘,
    好将幽梦恼襄王。
    禅心已作沾泥絮,
    不逐春风上下狂。
       一座闻言皆大惊,参寥自此更名闻海内。
       让贤,是禅心的另一种境界。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虚云和尚发心再朝五台山,他先到镇江、扬州,再入山东,朝泰山后至牢山,访那罗延窟(即明憨山和尚所住海印寺)时,正逢龙澄徹居士受印光法师之托,复修海印寺竣工,居士们见虚云和尚不期而至,久闻盛名,一致发心恭请虚云任方丈席。虚云以诗答曰:
    常忆寒山苦,一诚洞九天。
    桑榆嗟已晚。建树让当贤。
    大志翻江海。涓流成涌泉。
    印师书一纸。乘愿永流传。
       时年六十一岁的虚云,深怀对憨山、印光大师的尊敬,以为应让更有贤能之人来主持祖庭,有利于将弘扬佛法的伟业推向更高潮。他谦虚地辞去方丈一席,继续往西行,探索深修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