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密码:  

     

     
    乾隆大藏经

     发布时间:2014/3/23 


    至为尊贵的皇室法宝
       我国大藏经可以分为两类。一为官刻藏,一为民间刻藏。官刻藏即政府组织刊刻的藏经,参与人员专业,刻工精美,历来被重视。
       在官刻藏中,乾隆大藏经由於雕版、印刷时间长(前后经历雍正、乾隆两朝),且印刷数量极小、仅有朝廷和朝廷颁布寺院可以供养,因此,越发显得尊贵。清雍正十一年(1773年),清世宗命王公大臣、汉僧及喇嘛一百三十余人,广集经本,校勘编稿,於北京贤良寺设立藏经馆,由和硕庄亲王允禄、和硕和亲王允书及贤良寺主持超圣等主持:雍正十三年(1735年)开雕,乾隆三年(1738年)竣工。   
    体系完备 内容精审
       全藏共分正藏和续藏两类。正藏共485函,以千字文编号,从『天』至『漆』,分为大乘五大部经、五大部外重单译经、小乘《阿含经》及重单译经。宋元入藏诸大小乘经、大小乘律和续入藏诸律、大小乘论、宋元续入藏诸论、西土圣贤撰集八个部门:续藏共239函,是《此土著述》一部门,编号从『书』至『机』:以上正续两藏总计724函,724卷,实际收录元、明、清三代高僧大德的经、律、论、杂著等167种(外有全藏目录五卷)。   
    龙藏经版 整个民族的文化瑰宝
       《乾隆大藏经》经版是我国现存的唯一一部大藏经版,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它不但是我国一宗珍贵文物,在世界佛教史上也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深受众多信奉佛教国家的关心和重视。『龙藏』经版刻成后,共印刷103部,颁赐京内外各寺入藏:1936年再次印刷22部。经版原存故宫武英殿,后移藏於柏林寺,至今尚存於北京。《乾隆大藏经》经版重量约400吨,堪称我国木版书之最。   
    重勘九十九卷本《乾隆大藏经》缘起
       释迦牟尼佛灭度后,诸弟子相会,为防止异见邪说,遂诵佛陀之说法,举各自所闻确实者,结合集成之,为大小乘经典。经过四次结集,基本形成印度佛教的原典,即『三藏』典籍的雏形,称为『一切经』,又称『大藏经』。大藏经的流布和传承,在佛教的传播过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汉明帝梦感,遣使求法,得伊存口授《浮屠经》自始佛教传入中国。佛教传入中国后,其经典经过历代的翻译、流通,数量日益增多,最后汇集、编纂成『藏』,卷帙浩繁,是为汉文大藏经。考汉文大藏经刊刻之历史,自宋初之《开宝藏》至清末民初之《频伽藏》《普慧藏》,千余年来,各种官版私版之大藏经,层出不穷,计二十余种。苟能尽数展现於世人面前,当属无量功德。披历大藏经之功德甚伟。然此二十余种大藏经,今已迷失其半,惜哉!因是,整理大藏经,重刊法宝,再现文化遗产之魅力。为今日文化世界之要图,嘉惠学林之盛举。
       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愿此法宝於业林、学林中得其所,愿此法宝堪将佛教无上智慧广为传播。幸甚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