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密码:  

     
    拈花湾:中国最美的禅意小镇

     发布时间:2019/11/24 


    8090后,几乎所有去过一次灵山大佛“到此一游”的人,都不太爱去第二回了。
    这种困境,灵山集团的核心团队心知肚明又有点心力交瘁。
    灵山胜境景区为此经历了三期更新迭代,一期的88米灵山大佛、二期的九龙灌浴、三期的梵宫。这三期产品可以说是有很大的意义的,比如梵宫获得了佛教界人士的认可,还举办了2009年“世界佛教论坛”等等许多重要佛教活动。
    可是,这些都没有在旅游界掀起大风浪。普通人提到灵山,依旧只想到了那巨大无比的大佛。真正打破这一困局的是,“拈花湾小镇”的诞生。
    1拈花湾为什么能红?
    首创独一家
    灵山找到了一条如何挖掘文化资源,灵山自文化起家的,从佛教文化中找到一个字——“禅”,把禅演变成简单、快乐、健康的生活方式。
    灵山集团团队打造了佛文化+度假=禅意生活方式+心灵度假目的地,从现在单一的观光满足视觉的表面需求到吃、住、行、游、购、娱全方位实现精神需求,从洗礼式信仰到精神世界的满足。


     
    周边有巨大工作压力的中产阶,正好就可以来拈花湾释放下心灵。到这里,慢下来、静下来、留下来、住下来、乐起来,不是身体的乐,关心身心一起乐起来。
    “拈花湾”这个名字中,“拈花”两个字来自于佛教经典当中“拈花微笑”就是寓意让所有的人从心灵里开始快乐起来。
    “拈花湾小镇”从建筑到景观、到所有的一切都围绕“禅意旅居目的地”这样一个中心主题来打造独一无二,而不是照搬其他地方的目的地的旅游产品。
     

    2拈花湾是怎么建起来的?
    “拈花湾小镇”主打的是一步一景,内外之间全面体现禅意主题景观效果。
    去过“拈花湾小镇”的人,会有一些吐槽,但每个人还是会说,这是个处处是景,非常美丽精致的景区。这是如何做到的呢?
    接下来就从最不起眼的一片瓦、一丛苔藓、一堵土墙、一块石头、一排竹篱笆、一个茅草屋顶入手,深入拈花湾的建造过程,向您揭秘“拈花湾”的精致与精细。
    茅草屋顶的故事
    会呼吸的禅意建筑


     
    拈花湾的主事者认为,这里的禅意建筑和景观,都是要“会呼吸的”,就像从自然中生长出来的一般。
    为了让苫庐屋顶最大程度达到自然禅意的效果,他们从江苏、浙江、福建、江西、东北甚至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等地方选择了二十多种天然材料,放在一起进行日晒雨淋等各种手段的反复试验比对。
    在这其中初选出八个品种,请包括巴厘岛在内的当地工匠,在现场搭建茅草屋顶的样板,再进行为期一百天的户外综合试验。
    在这场严苛的试验中,淘汰了虽然防腐性能好、但是美感欠缺的所有仿制材料,也淘汰了虽然自然优美、但是不耐腐蚀、使用年限短的大部分天然材料,最终找到了二种既牢固耐用又美观自然的天然材料。
    一个小小的茅草屋顶,整合了十八家专业机构和企业的资源与力量,前前后后“折腾”了十三个月的时间。
    竹篱笆的故事
    大巧若拙 重剑无锋 
    大巧若拙,重剑无锋。原本最简单的庭院竹篱笆,在拈花湾却演变成最复杂的工程。
    经过数月的尝试,换了好几个施工队伍,竹篱笆就是难以令人满意。浙江安吉、江苏宜兴、江西宜春……许多国内著名毛竹产地的工匠都来试过了。
    空灵的禅意、艺术的质感、天然的美感、竹制品的韵律感、建筑需要的功能性……综合大家的力量,也不能做到全部兼顾。
    而主事者坚持一定要达到最好、最全面的效果,于是将视线放大到国外和东瀛,寻找大匠来指导。


     
    几番苦苦寻觅,终于在国外找到两位七十多岁的匠师。他们做竹篱笆已经三十多年,一辈子只专注做这一件事,还是竹篱笆“非遗”传人。主事者花了十万元人民币将两位老先生请到拈花湾,手把手教自己编竹篱笆。
    选竹、分竹、烘竹、排竹,编织手法、竹节排布技巧、结绳技法……竹篱笆在拈花湾不仅成为一个艺术创作,也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光打结的麻绳就选了三十多种、十几种技法。

     
    老先生教大家打蝴蝶结就用去半天的时间。主事者认为,仅仅学会还不够,还要把这些工艺标准化,牢牢地烙印在大家的心里,确保这里的每一尺竹篱笆都达到完美的水准。
    于是,又经过一百多天的反复操练、印证、强化、完善,形成丝毫也不准走样的标准流程。
    后来,人们在拈花湾竹篱笆建造标准流程表看到一组令人惊讶的数字:这里的竹篱笆搭建,共需使用二十九种标准工具。普通竹篱笆建造有二十九道标准工序,竹丝竹篱笆有四十三道标准工序。


     
    苔藓的故事
    最不起眼的 往往是最重要的
    分布于拈花湾庭院、池边、溪畔、树下的苔藓,或许是最不起眼的,却是营造禅意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苔藓受空气、阳光、水分、土壤酸性等多种因素影响,很难大面积移植成活。上海世博会虽有推荐,但是国内尚无成功先例。这也注定拈花湾的苔藓铺植,是一个非常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这里的每寸苔藓,都是有着丰富的故事。从遥远的大山来到拈花湾,它们是从临安、萧山、天目山、宜兴、雁荡山、武夷山、湖州、吉安等自然生态极好的山区,经过层层严格的选拨而来。
    主事者专门设立一个苔藓基地,将入选的苔藓,植入拈花湾的泥土。安排一位农学专家带领一个团队,每时每刻悉心照料呵护。


     
    一个月过去,5公斤的入选苔藓死了好多。另换其它山区的苔藓再来,三个月过去,这次大部分活下来了。放大移植量再试,又是三个月过去,这次全部活了。
    接下来将大面积的苔藓移植到拈花湾每个庭院中去,为了让苔藓们在拈花湾快活地生长,每片巴掌大的苔藓都要整三次地形、浇三遍水,一块桌面大的苔藓,要花上一整天的时间。


     
    六个月过去了,大山中的苔藓在拈花湾安家落户,鲜活疏朗,禅趣盎然。而这本身就是一种缘分,拈花湾明媚的阳光、温润的泥土、洁净的空气、甘冽的水分,还有主事者和园艺师们的用心,都构成了最关键的助缘。
    所以有人说拈花湾在建造的过程中,每一个景观都是按照工匠精神的要求来做。
    拈花湾规划总建设用地约80公顷,总投资48.74 亿元。在去年的一次论坛上,拈花湾总设计师吴国平断言称,“外人学不去拈花湾”,可见其打造用心之深了。


     
    3拈花湾的活动运营策略又有哪些?
    “拈花湾小镇”在打造了美轮美奂的静态景致后,还增加了许多活动运营,也成为了一大特色,把许多游客留下来。
    第一,全龄层的特色活动——禅行
    禅行活动每天一场,时间19点30分到21点10分,时长100分钟。运用现代数字多媒体技术(水幕电影和全息投影技术)及舞台表演艺术。内容为水幕表演、一苇渡江、莲花塔亮塔仪式、花开五叶水上表演等。


     
    第二,以都市白领为主——禅修
    举行抄经、禅食活动,让人们切身体会禅文化,加深对“禅”的领悟。以拈花湾的山水禅境和唐风宋韵的景观建筑为载体,展示抄经、打坐、托钵、经行等禅者生活方式。
     
    第三,亲子互动体验
    举办暑期亲子活动,如萌宝趣味闯关、魔力泡泡秀,彩塑泥玩,带娃学做茶艺师等。
     
    第四,全时段旅游活动营销
    全年、全时段旅游活动,通过微信、活动易拉宝及广告宣传不断释放灵山旅游活动。不定时不定期的每天举行各式免费活动,并且小剧场循环播放电影。
    第五,全方位禅体验
    拈花经行、欢喜抄经、七彩浮沙、静雅花道、风雅陶笛、本源茶道等。
     
      
     
    4总结


     
    灵山是无法复制的,但从灵山案例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启示。一个文旅项目要获得成功往往是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有些无法复制(如区位优势和上面有人),但打铁还需自身硬,有很多优点是可以借鉴的,比如创新,比如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


     
    另外特色小镇必须有文化,有了文化支撑就有很多活动。现在的中国旅游已经是体验、互动、参与,活动不能和其他古镇传统民俗活动差不多,要跟文化调性相吻合。这样两个小镇能够充满与众不同的调性,最终的根本还是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