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密码:  

     
    大公评论:习主席开启宗教文化外交 佛教应做更大贡献

     发布时间:2014/11/9


    “中国龙”携手“印度象”,推动“玄奘文化交流规划”
       9月1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印度古吉拉特邦,开始对印度进行为期三天的国事访问,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中印两国努力寻求恢复亚洲超级大国之间的关系,因而此次访问被称为中印之间的“世纪合作”。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中印用一个声音说话,全世界都会倾听。中印携手合作,全世界都会关注。”
      印度古吉拉特邦是总理莫迪的家乡,也是当年玄奘大师西行途中的修行之地。习近平表示:“我很高兴一踏上印度土地,就来到你的家乡古吉拉特邦,这里是中国唐代高僧玄奘西行取经途经的地方,在两国悠久友好交往史上具有特殊地位。中印互为重要邻国,都是文明古国,也都是发展中大国,都致力于发展振兴,两国应该相互尊重、互学互鉴、睦邻友好、携手并进”。
      9月18日,习近平在会谈中对莫迪总理发出邀请:“中国唐代高僧玄奘到古吉拉特邦取经,然后把佛经带回中国,在我的家乡陕西西安传经。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我邀请莫迪总理下次访问中国时到西安去看看,看看当年玄奘藏经译经的地方。我们要把两国友谊与合作的纽带传承好、发扬好,把中印关系发展好。”
      莫迪总理回应:“我曾提出印中两国是‘两个身体、一种精神’,这句话在印度广为流传。印中两国有着相同发展抱负,完全可以加强合作。印中两国国名英文头两个字母拼写在一起,就是‘英寸’(INCH)一词。为欢迎习近平主席访问印度,我专门在印度报纸上发表文章,提出两国应该以‘从英寸到英里’的精神推动印中关系向前发展。我和习近平主席都致力于国家和民族发展振兴,都高度重视印中关系,我愿意同习近平主席共同努力,推动两国关系发展。”
      当天,习主席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发表题为《携手追寻民族复兴之梦》的重要演讲,演讲中说:“在中印两国有文字可考的交往史长达2000多年。佛兴西方,法流东国,讲的是中印两国人民交往史上浓墨重彩的佛教交流。公元67年,天竺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来到中国洛阳,译经著说,译出的四十二章经成为中国佛教史上最早的佛经翻译。白马驮经,玄奘西行,将印度文化带回中国。中国大航海家郑和七次远航、六抵印度,带去了中国的友邦之谊。印度歌舞、天文、历算、文学、建筑、制糖技术等传入中国,中国造纸、蚕丝、瓷器、茶叶、音乐等传入印度,成为两国人民自古以来互联互通、互学互鉴的历史佐证。”
     
      印度香客每年经中印边界强拉山口入境西藏,赴神山圣湖朝圣。为进一步促进两国交流,习书记在演讲时宣布,中方决定增开经乃堆拉山口的朝圣路线,以便利印度香客朝圣。他强调,双方制定的中国——印度玄奘交流计划,目的就是要重视中印两大文明交流互鉴的盛景。
     
      习主席此访将进一步挖掘中印两国在“一带一路”上的文化共同点,推动“玄奘文化交流规划”,扩大文化、教育、旅游、宗教、影视、媒体、人力资源等领域交流合作,促进两国文体、青年、智库等各领域人员之间的交往。印度总理莫迪十分推崇玄奘大师,希望能以复兴玄奘精神为切入点开展中印交流。
      值得注意的一个细节是,9月17日是莫迪64岁生日。莫迪是一位素食主义者,晚宴现场,习主席为莫迪定制了一个全素的生日蛋糕,双方一同品尝了这个蛋糕。习主席还赠送给莫迪《玄奘之路》电影纪录片等礼品,并祝他生日快乐。莫迪表示,我同习近平主席一起过生日,非常有意义,令我难忘。
     
      2014年适逢“中印友好交流年”,相信此访将为两国丰富多彩的交流合作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习主席访问斯里兰卡,提法显大师“千年佛缘”
     
      9月16日,习近平访问斯里兰卡,两国元首举行会谈,宣布启动中斯自由贸易谈判。
      习近平表示,中方愿以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契机,同斯方加强多方面、多领域的合作,争取早日建成中斯自由贸易区。除经济合作外,双方尤其要拓展旅游、文化、教育、宗教等领域交流合作。
      习近平当日在斯里兰卡《每日新闻》报发表题为《做同舟共济的逐梦伙伴》的署名文章指出:“中国和斯里兰卡有高僧法显开启的千年佛缘,有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的历史纽带,有患难见真情的米胶协定,更有两国人民在印度洋海啸和汶川地震中守望相助的感人佳话。”现时代中斯建立了真诚互助、世代友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标志两国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文章说,中斯两国要做同舟共济的逐梦伙伴。佛学里常说,凡事基于“心愿”,“心愿”越大,力量就越大。中斯双方要化心愿为动力,加强海洋、经贸、基础设施建设、防务、旅游等领域交流合作,共同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复兴,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正如习近平主席在当地媒体发表的署名文章所指出的那样,中斯两国虽然相隔遥远,却有着高僧法显开启的千年佛缘,有郑和远航的历史纽带。在当今世界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能够追溯上千年的并不罕见,但在千年交往中始终相亲相近,患难与共,始终保持着深厚传统友谊的国家却极为难得。中国与斯里兰卡就是这样两个国家。
    习主席首尔谈地藏菩萨佳话,称好邻居金不换
      今年7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韩国,并在国立首尔大学发表了题为《共创中韩合作未来同襄亚洲振兴繁荣》的演讲,回顾了中韩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称赞多位为中韩友好做出贡献的历史人物,包括中国佛教中四大菩萨之一的地藏菩萨化身金乔觉。
      文中提到:“中韩两国毗邻而居。百金买屋,千金买邻,好邻居金不换。回顾历史,中韩友好佳话俯拾即是。
     
      从东渡求仙来到济州岛的徐福,到金身坐化九华山的新罗王子金乔觉;从在唐朝求学为官的“东国儒宗”崔致远,到东渡高丽、开创孔子后裔半岛一脉的孔绍;从在中国各地辗转27年的韩国独立元勋金九先生,到出生于韩国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作曲者郑律成……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相扶相济的传统源远流长。
      韩国古代诗人许筠写下的‘肝胆每相照,冰壶映寒月’的诗句,完全可以用来形容中韩两国人民友谊。”
      金乔觉,又名释地藏,俗称金地藏。公元719年,古新罗国王子金乔觉渡海来唐,卓锡九华,发下“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宏愿,苦心修行75载,99岁圆寂,肉身不腐,被僧众认为是地藏菩萨应世,九华山遂辟为地藏菩萨道场,从此享誉海内外。
      地藏菩萨“众生渡尽,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这一响彻虚空的誓愿,不仅成为世代联系着中韩人民的信仰纽带,更超越国界与宗教一直震撼着世人的内心。
     
    习主席巴黎论佛教:中国文化复兴佛教当担大任
      2014年3月27日,习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就世界文明的交流与发展发表了观点。习总书记指出:“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但传入中国后,经过长期演化,佛教同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给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留下了深刻影响。中国唐代玄奘大师西行取经,历尽磨难,体现的是中国人学习域外文化的坚韧精神。”
     
      习主席的这次访问与演讲,创造了多个第一:首先,中国国家元首第一次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其二,中国国家元首在世界舞台上第一次以文明发展为主题发表公开演讲;其三,中国国家领导人前所未有地全面论述了佛教中国化的历程与意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称之为“历史性访问”。
     
      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多次提到宗教,特别对于世界宗教的多样性,以及三大世界性宗教与中国文化的互动予以了高度肯定。他说:“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和多种宗教。如果只有一种生活方式,只有一种语言,只有一种音乐,只有一种服饰,那是不可想象的。”“2000多年来,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先后传入中国,中国音乐、绘画、文学等也不断吸纳外来文明的优长。”
      在演讲中,习主席着墨最多的人类文化形态,是佛教。除了上述的引文之外,习主席还专门论述了法门寺的价值与意义,强调不仅仅要作为文物欣赏,更要复活其内在的精神价值。他说:“1987年,在中国陕西的法门寺,地宫中出土了20件美轮美奂的琉璃器,这是唐代传入中国的东罗马和伊斯兰的琉璃器。我在欣赏这些域外文物时,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对待不同文明,不能只满足于欣赏它们产生的精美物件,更应该去领略其中包含的人文精神;不能只满足于领略它们对以往人们生活的艺术表现,更应该让其中蕴藏的精神鲜活起来。”
      同一天,习近平主席还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讲话,他说:“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中国要成为和平、可亲、文明的狮子,最根本的,就是中国文化的复兴。而在中国文化复兴的征程上,中国佛教可谓天降大任,任重道远。
    汉传佛教的发展理想统一于“中国梦”的实现中
      中国经济现代化基本实现后,文化发展、精神现代化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在这个过程中,汉传佛教对于中国社会的滋养和调节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外事活动中,中国与周边睦邻友好国家的往来越来越多地运用“信仰外交”,佛教在中外交往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彰显。由于存在共同的信仰基础、共同的精神导师、共同的文化底蕴与情怀,使得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在世代友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
      以印度为例,2006年是“中印友好年”,来自大陆的明贤法师和来自台湾的慧在法师重走了玄奘大师西行路,将六祖大师的《法宝坛经》、《大唐西域记》和佛像等带到印度,祝福中印友谊源远流长、万古长青。
      2014年恰逢“中印友好交流年”,国家层面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合作计划无疑更进一步继承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的悠久传统与良好愿望。中印两国拥有占世界40%的人口,这样两个国家之间的友谊可谓意义重大。
      习近平在斯里兰卡、韩国乃至联合国的演讲,也同样释放着中国将以文明、和平姿态实现复兴的重要信号。
      海阔风正好扬帆,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在今天重新焕发了新生机、开辟出新的航道。中国与印度、斯里兰卡等周边国家的传统友谊也历久弥新、开启了新的篇章。
      在这个过程中,习近平主席的系列举动无疑释放出一个重要信号,今天的汉传佛教正在前所未有地被国家最高领导人展示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让优秀的文化文明在异域飘香,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和外交事业的推动积极贡献着力量。
     
      中国的汉传佛教必须日益树立起成为中国文化复兴最重要载体的文化自觉,并主动投身于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历史洪流中,将汉传佛教的发展统一于“中国梦”的实现中,为国家荣誉、民族富强和世界和平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中华文化促进会佛教文化中心副主任、北海禅院住持、2006年“重走玄奘西行路”大陆僧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