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密码:  

     
    龙象携手大雁塔 “习莫会”之佛教观察

     发布时间:2015/6/13



    2015年5月1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陪同印度总理莫迪参观西安大慈恩寺。(图片来源:中新社摄影:盛佳鹏)

    屹立于西安大雁塔前的玄奘大师像(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5月14日下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印度总理莫迪在西安大雁塔下握手言欢。人类历史最为悠久,世界人口最为众多,正在现代化进程关键时刻的两大文明国家的元首相聚于千年古刹,动人心魄。
    看到大雁塔,我们自然就想起他的主人:深深镌刻在人类文化史长河的佛学大师、翻译家、旅行家,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海归学者,千余年来被华夏大地亿万民众口耳相传的唐僧——玄奘(602-664)。
    孤身万里,西天取经,首尾18年。学成归国,译经74部1335卷1335万字,为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为儒释道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格局的形成立下不世之功。大雁塔坐落在玄奘译经的大慈恩寺,在人们的心目中是玄奘的化身与象征。
    置身历史经纬,玄奘代表了人类文明交流过程中亚洲人民的独特精神——玄奘精神。玄奘精神的含义是不同文明、不同宗教、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平等相待,相互尊重,互相学习,交流互鉴,最终取得共同发展与繁荣。玄奘精神超越了玄奘个人,他是2000年来亚洲精神的最鲜明体现。在玄奘精神的旗下,有玄奘、法显、义净等万里取经的中国僧人,还有鸠摩罗什、菩提达摩等到东土大唐传经送宝的西天高僧,还有跨越惊涛骇浪奔走于大陆与日本之间的鉴真、空海,还有在中国学有大成的圆测等高丽僧人。交流互鉴建构了亚洲文化多元并存、和平相处、各美其美的绚烂篇章。
    交流与感恩是亚洲人民最为珍视的价值。莫迪到西安,万人空巷,引起印度人民的惊叹。看到中国民众淳朴面庞上抑制不住的喜悦,我们仿佛听到了大唐长安的历史回响。在公元的第一个千年,无数的亚洲僧侣与人民奔走于陆海丝绸之路,实践着不同文化与宗教间的交流互鉴。源于印度、尼泊尔的佛教思想,产生于华夏的儒家与道家思想,肇始于西亚的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等人类精神的精华,在亚洲广袤的大地上相互激荡,交融会通,构成了亚洲精神斑斓多彩和谐发展的华章。而亚洲人民也在相互学习交流互鉴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培育了相互感恩的心理。作为一个中国文化学者,此时此刻,我想说一句:谢谢印度人民,谢谢佛教。没有佛教的传入,就没有今天儒释道为基础的中国传统文化。
    今天,当中国文化初步实现现代转型,成为中国现代化与全球化精神基础的时候,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无不深藏着一份对印度文化的感恩之心。从中国佛弟子对尼泊尔地震的救援与关切,从习近平主席在大雁塔会见莫迪总理,从西安古城的万人空巷,我们都可以看到中国人民对佛教、对印度人民的深厚情谊。
    印度是佛教的故乡,但今天佛教在印度已经近乎异教,仅仅是旅游资源而已。佛教是世界性宗教,对于全世界人民的精神生活都有广泛的影响,对于中国与亚洲的现代化也发挥着重要的精神支持作用。从佛教的视角出发,中国佛弟子是否应该有一个理想:把佛教传回佛陀故乡?对于正出入现代化关键时刻的印度来说,重新学习古老佛教的智慧,复活佛教的伟大精神,或许也是印度文化复兴的题中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