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养生 北京佛文化网
【是日诗】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 韩愈《早春》节选
物候说
▼
正月中,天一生水。谓之雨水。
春始属木,唯有水才可以生养“木”。
雨水一落,这个轮回中万物生长的宿命,才准确开启。
天气渐暖,候鸟北归。
大雁动身从客居的南方飞回到北方。
阴阳交泰,万物生长。
草木开始新一年的萌芽,接下来,新绿将现。
花信风
▼
压畦春露菜花黄。
粘衣欲湿杏花雨。
秾李花开雪满空。
每年的第一波雨水都格外珍贵
春雨如酒、春雨如油,是因为“天道起于北极,故天一生水。”春雨汇聚了寒冬收藏得来的精华,是天道轮回所赐,可以说是一种极具灵性之物。
每一滴都可以滋润一个“关于成长的”干涸的梦境,让一颗失去斗志的心重新潮湿起来。
第一波雨水如初乳。无论只是潦草几滴,还是潇潇数日,都能带来一片毫不含糊的朦胧绿色。
雨水一落到土地上,天地交合,易经中谓之“泰”,天地之气融通,则万物各遂其生,故谓之泰。天地交合,才会有生命、有生机。
接下来惊蛰、春分、清明,一年中最好的时节,一个个就跟着来了。
若是这段时间得了春雨,可以把家里养的植物都搬出去淋淋雨,
接受第一场春雨的滋润。雨露滋润易生长,发芽长叶都会更健硕些。
雨水天祛湿排寒
今年初之气,两个“阳明燥金”,春行秋令,金克木,南北一派寒肃——雨雪霏霏,整体感觉会很阴冷。
这股金气的寒凉与肃杀,专杀人的“生”气,容易让人肝郁。
下面说个扶植生气、祛寒湿的方法,是之前雨水时写过的,虽为老方,但希望大家能借此理解雨水的意义。
1,薏米姜茶

遇到这个薏米姜茶,暖暖一大杯,闻之有米香,味道清甜却不腻。脾胃在不舒服的时候会特别挑剔,对这个茶却别有依赖,一大杯喝完,全身出了层细汗,胃疼烟消云散。
配方如下:薏米、麦子、小米、蜜枣、生姜
做法:薏米、麦子提前泡2个小时,然后所有材料一起入锅,煮40分钟就OK了。记得多加点水,不要煮成粥了。
薏米祛湿,岭南气候几乎一年四季都需要;
麦子养心除烦、益肾、健脾,加小麦同煮还能增加甜香;
小米是养胃第一谷物,就不用多说了;
蜜枣,调胃补虚的好东西,广东煲汤少不了的秘密武器,用在这里是增加甜味,代糖;
生姜祛寒湿、健胃止痛。
我煮过几次后的心得:
薏米、麦子须等量,蜜枣多放甜味才突出,生姜也不能吝啬,需要放多些才有浓郁的治愈感。
2、艾灸驱寒
艾是纯阳的植物,通过艾灸来改善体质是一种比较可行的办法,只要坚持很容易就能感受到艾灸带来的效果。可以灸疗丰隆、足三里、三阴交、神阙等穴位,驱寒效果很不错。
3、药浴驱寒
中华药浴文化源远流长,依据中西医结合的作用原理,通过热水的热效应使毛孔扩张,让中草药的有效成分通过扩张的毛孔快速进入体内,改善全身的微循环,排除体内六淫邪气,从而达到清洁腠理、舒展机体、通经顺气和扶正祛邪、温阳固肾的作用。
4,喝红糖姜茶
生姜绝对是个驱寒的好东西,能温通生发脾胃之气。但它有生、干之分,生姜辛散善于清理经络脏腑中的阴浊之气,而干姜则擅长温化脾胃去寒湿。另外,红糖也是一个驱寒补血的好手。
5、适当运动
运动是提升阳气的好办法,是主动健康的最好的方式,很多被动调理,都比不上坚持合适的运动更有养生效果。
春天一定要多吃种子
能够留到春天的粮食都是种子。五谷主生发,它们都是种子。比如小米,把小米种在地里,它就可以长出一堆的小米来,它的生发之力是非常旺盛的。牛奶就属于衍生物,把牛奶种在地里,就什么也长不出来。
养生的“生”字,就是非常注重生发之象。因为春天主生发,而这个季节我们吃的都是旧年的米,此时在热量、生发之力和味道上都偏弱、淡味。而淡味最养脾胃。
今日雨水,也是元宵节,
己亥年第一个月圆日,首个月亮潮汐。
▼
月圆之时,人体气血格外充实,
气色比平时明润,阳气易上浮。
平时肝火偏旺之人
容易头脑撑胀、耳鸣目眩等不适。
若恰逢经期,会导致月经增多、痛经、偏头痛等等。
阳气上浮、肝火旺,易冲动。
在月圆之夜难免会做一些:
自认为深沉浪漫,却智商为零的事情,
这种几率比平时多多了。
立春来了,
越来越近。
盼望着,
盼望着,
东风来了,
春天的脚步近了。